【更新】国家卫健委:尚无证据显示新冠病毒通过气溶胶传播

10 个月前
30.9k 次浏览
 
【美西时间2月9日早上8点21分更新】国家卫健委:尚无证据显示新冠病毒通过气溶胶传播

2月9日,国家卫建委官方微博@健康中国 发布了一系列新型冠状病毒科普知识,对于新冠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的最新解释是,气溶胶和粪—口等传播途径尚待进一步明确。结论是,主要传播途径仍是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据@健康中国介绍,新型冠状病毒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而飞沫传播距离很短,不会在空气中长期漂浮。从这个角度讲,在日常通风环境下,空气中一般不会有新型冠状病毒。所以建议每天至少两次开窗通风,是降低感染风险的有效措施,但是提醒大家,注意保暖。

国家卫生健康委此前通报了在确诊患者的粪便里检测到了新型冠状病毒,那么冲马桶会产生气溶胶吗?专家提醒,粪便中会有病毒,冲洗马桶的水流也会产生气溶胶,建议把马桶盖盖好,可以防止气溶胶传播。冲完马桶,还可以用消毒液擦拭马桶盖。关于下水道和马桶是否造成楼上楼下传播病毒,专家们认为风险不大。

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回应气溶胶传播:空气中一般不会有新冠病毒

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处研究员冯录召: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目前没有证据显示新冠病毒通过气溶胶传播。新冠病毒主要是近距离呼吸道飞沫传播,传播的距离很短,一般一到两米,不会在空气中长期悬浮飘浮。咳嗽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或手绢、手肘遮住口鼻,防止飞沫喷溅。

---我是分割线:以下内容为昨天的新闻报导---新冠肺炎可通过气溶胶传播,我们该如何预防?

澎湃新闻消息,2 月 8 日举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新闻发布会,提到了一个新冠病毒传播的新名词:气溶胶传播。

什么是气溶胶

气溶胶(aerosol),是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分散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通俗简单来说,气溶胶就是空气中稳定分散悬浮的液态或固体小颗粒,肉眼看不见。而所谓的气溶胶传播,即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

气溶胶传染与飞沫传染途径的不同之处在于传播距离。飞沫和接触传染,都是在近距离范围内发生,而气溶胶的传播距离远,增加了无接触感染的风险。

气溶胶传播威胁是不是非常大?

根据丁香医生的说法,要重视,但不必恐慌。

四川大学教授表示,由于一般的气溶胶颗粒比较大,一般的医用口罩就可以抵挡;而颗粒比较小的气溶胶,重量轻,会随风飘走,被人吸入的可能性较小。

丁香医生说:通过气溶胶形式悬停在衣服和皮肤表面的病毒,只有很小的比例进入人体,这样的病毒量,引发疾病的可能性不高。

民众该如何预防?

关于这点,上海的发布会给了 7 个建议,做到「七个要」:

一要取消一切人员聚集活动,要劝阻重点疫区的亲朋好友来访;

二要常开窗,多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

三要做好日常家庭消毒:对门把手、桌椅、马桶坐垫等重点部位用 75% 酒精或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四要讲个人卫生:饭前便后用流动的水、肥皂或者洗手液来洗手,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弯曲遮掩口鼻;

五要避免空气和接触传播:家庭成员要避免接触可疑症状者身体分泌物,不要共用个人生活用品;就餐时,公筷分餐,快进食,少说话,相互交流不宜近,避免握手和拥抱,拱手微笑讲礼仪;

六要严格做好居家隔离:外来人员要配合相关调查,准确报告实情、主动接受隔离;需要居家隔离、观察的,应尽量与家人分住所居住,条件有限的,要分房间居住,单间隔离,同屋居住的全部家庭成员都要戴好口罩;

七要密切关注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自觉避免接触他人,佩戴好口罩后尽快到就近的发热门诊就诊,全力配合治疗。

此外要特别注意几点:

1. 普通地区可以开窗通风,但如果有居家隔离的病人在其他区域通风的时候要关于隔离者所在房屋的门窗,不要用风扇等高流速设备通风,免得让已经沉降的微粒重新悬浮。

2. 在不通风的空间例如电梯等空间内一定要佩戴口罩,因为气溶胶在不通风的环境中在空气中会停留更久

3. 要特别注意有中央空调的环境,含病毒的气溶胶有可能通过中央空调系统进入房间;还有下水道也是一样。

来源:  咕噜整理报道
点赞 (2)
脸书分享
微信分享
4条评论

人心惶惶

新名词—可控可防!结果呢!?一塌糊涂!

最近流传说这个肺炎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说最新版的诊疗指南里也写了,所以很多人担心,觉得是不是会通过空气传播了,是不是开窗、走在路上也需要担心了。

什么是气溶胶?

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或液体微粒就叫气溶胶。

云、雾、霾、飘在空中的灰尘都是气溶胶。喷嚏、咳嗽产生的飞沫,有大有小,大的很快落到地面了,小的可以在空气中悬浮一段时间,它们悬浮在空中时就属于气溶胶。做一些医疗操作的时候,比如做气管插管、支气管镜、齿科操作时,也会产生气溶胶。

气溶胶传播等于空气传播吗?

喷嚏的飞沫也好,医疗操作中产生的气溶胶也好,如果里面含有病毒,落在嘴唇、鼻子、眼睛上,或者被吸入呼吸道,就可能引发感染。

那气溶胶可以引发感染,是不是说明这个病毒可以发生空气传播呢?不是的,飞沫传播、空气传播都是一个传染病里的特有概念,但气溶胶传播不是。

飞沫传播,指的是通过咳嗽、喷嚏、说话时产生的飞沫产生的传播。飞沫微粒会比较大,播散的范围和在空气中停留的时间有限,这也决定了这种传播方式的感染范围有限,主要在2米范围内,所以飞沫传播主要累及和病人近距离接触的人。

而空气传播,是通过飞沫在空气水分丢失后剩下的蛋白质和病原体形成的飞沫核或尘埃来传播的,因为微粒更小,所以在空气中停留得更久,也能飘散得更远,传染性也就越强。

当一个病人通过咳嗽或打喷嚏排出病原体后,即便病人走开了,后面漂浮在空气中的微粒被人吸入后,也可以发生感染。

所以,飞沫传播和空气传播,其实都是通过气溶胶这个媒介来传播的,他们很大的区别在于是否需要和病人近距离接触,比如面对面,或者在同一个房间来完成传染。

一种病原体,是通过飞沫传播,还是通过空气传播,主要是由它在空气中存活能力和致病能力来决定的。在体外存活的时间长的,致病能力强的,比如结核、水痘、麻疹等才可以通过空气传播。

新型冠状病毒是怎么传播?

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是新发现的病毒,我们对它还不完全了解,对它的传播方式的判断,主要依据于其它冠状病毒,尤其是性质比较接近的,导致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的冠状病毒来判断,另外就是根据已有的病例的传播规律来分析。

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都主要是飞沫传播,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也主要是密切接触者传播,比如家庭内或者医院内,所以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CDC也都是推测它为飞沫传播,通过落在物体上的病毒传到手上再导致感染,也可能有,但不是主要的传播方式。

国家卫健委的诊疗指南里,前面的版本写的是经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通过接触传播,在最新的第五版里,加了一句气溶胶和消化道等传播途径尚待明确。

消化道传播更多是基于之前粪便里检出病毒核酸的考虑,而这里单独提气溶胶,更多应该是针对医务人员的医疗操作里产生的气溶胶有感染风险的警示,因为这本身是给医务人员看的诊疗指南,这一点北京协和医院的的呼吸科医生李太生也说了[1]。

所以,总的来说,气溶胶传播,和飞沫传播及空气传播,不属于同一个分类概念,飞沫传播及空气传播本质属于气溶胶传播,但气溶胶传播不等于空气传播,不能因为里面都有一个“气”字就认为是一样,我们需要担心的是近距离密切接触的人,而不是想象中的漫空飘舞的病毒。

这篇也讲的不错
真的是要重视
不过也不必惊慌